政府工作报告

2022-10-29 10:02 来源: 政府办

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镇第十九届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红光镇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围绕市委“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坚持县委“生态立县、文旅强县、和美善治、同步振兴”工作基调,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建设“花果红光·鱼米之乡”的奋斗目标,持之以恒转作风,千方百计惠民生,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保稳定,全镇上下砥砺奋进,高质量完成了“十三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全镇连续3年目标绩效考核为一等奖。

过去的五年,是红光发展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五年来,全镇地方生产总值突破两亿元大关,2020年达到2.35亿元,同比增长125.96%,人均纯收入达到18325元,同比增长170.4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29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581.94万元。全镇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任务,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过去的五年,是红光三大攻坚战卓有成效的五年。在脱贫攻坚上,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户“一超六有”、村“一低五有”标准,实现749户3064人的如期脱贫和原3个贫困村顺利摘帽;红光镇连续四年顺利通过国家省市县脱贫攻坚考核验收和第三方评估;接续乡村振兴时期,我们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三个不脱”要求,统筹推进巩固脱贫成果“十大行动”,建立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工作机制,坚决防止新发贫困和脱贫反弹。先后数次承办国家和省、市、县现场会,特别是今年5月承办了全国扶贫资产后续管理现场会,全方位展示了红光扶贫资产管理成果。在污染防治攻坚上,坚持以“天蓝、水绿、土净”为污染防治攻坚目标任务,率先完成全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试点任务,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改建户厕807座、新建户厕660座,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100%,安装三格式化粪池1032口,污水处理覆盖率100%,配备垃圾转运车4台,投放中转桶98组,分类户桶1436组,建成集镇垃圾处理站1个,稳定日进污水量140立方米以上,建成垃圾中转站一座,垃圾处理实现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解决。在风险防控攻坚上,聚焦省市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求,实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三年行动计划,狠抓辖区“两清”、“三违”治理,常态开展重点领域行业的安全监管和“普法”行动,对集镇环境卫生和车辆乱停乱放等突出问题进行了重点治理和集中整治,常态开展巡查督查122次,发出整改通知书38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过去的五年,是红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依托“水活、地利、业兴、人和”四大发展优势,以省级、市级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构建了“1+5+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即:蓝润生猪养殖项目,“5”即:杨梅、雷竹、葡萄、茭白、金丝贡菊“五大特色产业园区”,“3”即:粮油、黄羊、翡翠米 “三大支柱产业”。坚持“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绿色发展理念,结合处于醉美玉湖——七彩长滩核心区区位优势,推行“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打造“一心多点”全域旅游格局,建设梅香黑池、田园房岭、浪漫花石、幸福柏山等乡村旅游综合体和精品旅游线路;通过政府搭台,企业主导的模式,连续举办南江县杨梅采摘节、葡萄采摘节、农民丰收节等节气活动,打响红光镇特色农业产品品牌,休闲观光旅游综合体雏形渐显,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2020年红光获评为首批乡村振兴先进镇,黑池村、柏山获评省级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

过去的五年,是红光民生民计显著改善的五年。疫情防控持续低风险,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保障稳中推进。在新冠疫情防控上,始终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创新“十户联防长”“楼栋长”制,精准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有序推进疫苗接种,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在社会事业发展上,实现村村有标准化文化室、卫生室、农家书屋,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达到100%;聚焦“一老一小”,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玉湖敬老院一座,实施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童伴计划”,高标准打造青年红色教育基地1处;常态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民生保障上,聚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9%以上,建档立卡户参保率达100%。五年来,全镇1300余人享受低保,154人享受特困供养,350人享受临时救助,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400万元、特困供养资金46.2万元、临时救助资金70万元,真正让特殊困难群体在生产生活上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加强对退役军人、襄渝铁路民兵、计划生育重点人群等群体关心关爱,确保各项民生政策精准落实。

过去的五年,是红光美丽乡村远景加速呈现的五年。抢抓脱贫攻坚发展机遇,整合项目资金,硬化村社道路22.581公里,改造提升25.13公里,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2处,行政村通畅率达100%;有效解决6953户22347人群众饮水不稳定和季节性饮水困难问题,农村安全饮水率达到100%;267户956人易地搬迁户入住新居,新建、改造农村危房1334户,全面消除农村危房;行政村电力、广播电视、移动网络实现全覆盖;“四好路”建成并全面开通公交车,天然气已在红光部分行政村、集镇接通,红光的每一个群众都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同时,全镇坚持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统揽农村工作,深入开展基层治理“十项微改革”,在柏山先行先试“红白理事会十条”、“红色轻骑队八条”,在全镇推行“5+1”基层治理模式,乡风民风持续改善,基层治理效能逐步提升;积极推进新型集体经济改革,完善村合并后股份合作社章程和法人治理结构,走出清理、登记、颁证、盘活的新路子,全镇共核实登记资产712个、资产价值1.47亿元,其中:资源性资产131个、经营性资产35个、非经营性资产546个。出台《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对经营性资产进行盘活,探索了“三个三”(三分类、三确权、三利用)盘活集体资产和“四股五分”收益有效分配方式,红光7个村2个社区有了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过去的五年,是红光民主法治持续建强的五年。社会秩序和谐稳定。深入开展民情大走访、干部大接访、群众来问廉等活动,创新“领导坐班制”接访工作新模式,积极主动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累计妥善化解大小信访285件,信访降低率25%。安全生产务实推进。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五年来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依法治镇工作深入推进。大力开展“七五”普法工作,持续开展送法下乡、法律进万家、以案说法等行动,公民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全面实施天网、雪亮工程,在全镇各主要道路安装视频监控 48个,网格化服务管理全面覆盖,治安环境持续向好。法纪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公开栏、新媒体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持续加大村务、政务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推动公众有序参与政务管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推行干部实绩考核,典型违法违纪案件得到严肃查处,12名干部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干部作风明显好转。

各位代表:

回顾“十三五”,我们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成绩有以下三方面感悟。

一是融入新时代发展大局,要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全镇立足发展新阶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思考中央、省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拓展“花果红光.鱼米之乡”发展定位,着力打造了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紧紧抓住“两项改革”有利发展机遇,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重大项目建设等任务,推动区域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功能体系整体完善。

二是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要切实提高内在需求。持续推动“三农”工作,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仗”,不断探索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支柱型服务业转型升级和成长型服务业做大做强。加快构筑集约高效、经济惠民、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抢抓“四好农村公路”示范镇建设、全省乡村振兴先进镇建设、全省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建设等机遇,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思想,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补齐民生短板、兜住返贫底线。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构筑生态环境屏障。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全民安全发展意识。加强安全体系建设,提升应急能力,建立健全经济社会重大风险协同防控化解机制,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筑牢花果红光安全屏障。

各位代表:

过去的五年,我们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勇于面对经济发展新挑战,干群始终团结一心,摒弃分歧,凝聚共识,集聚智慧,挖掘潜能,推动了红光加快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委正确领导,离不开镇人大依法监督、有效监督,离不开社会各界建言献策、鼎力支持,更离不开全镇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列席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红光建设与发展的广大干部群众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居安定当思危。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看到我镇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农村人口空心化、空巢化、老龄化仍然十分突出;产业发展遗留问题较多,后续增收挑战巨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落后于周边地区,同步富裕压力巨大;贫困深层次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比如自身发展动力没跟上,如果没有社会兜底,返贫问题可能出现。下一步,我们必须拓宽视野,谋划红光未来,找准切入口和突破口,努力融入成渝双城区建设发展机遇,实现红光的高质量发展。

二、“十四五”发展展望

未来五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五年,更是红光强基固本、转型跨越、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按照镇十五届党代会的统一部署,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度融入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市委“三区两地一枢纽”决策部署,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持围绕县委“生态立县、文旅强县、和美善治、同步振兴”工作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两手抓,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统揽全局工作,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在红光落地落细,实现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社会大局安定和谐。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2%以上,全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0%以上,力争到2025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比2020年翻一番,加快实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安居、行有坦途、老有颐养、弱有众扶”,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实现转型跨越,加快推进红光全面乡村振兴,全域高质量发展,我们将突出五个工作重点。

(一)发挥资源优势,做强育优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新跨越

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推进红光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巩固优势产业。妥善解决产业发展遗留问题,延伸发展链条,增加收益渠道,推动镇域杨梅、葡萄、青脆李等“五大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打造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省级现代产业园区2个,招商引资建设果干加工厂一座。做强传统农业。牢牢把住“把粮食端在自己手中”的理念,以县委“三区三地”建设为抓手,坚持特色产业上山、好田好地种粮,重点发展以青山、玉堂、海棠、房岭、花石、黑池为重点的粮—猪—茶产业示范带,以柏山、黑池为重点的特色果蔬产业示范带,以房岭、海棠为重点的南江黄羊产业示范带。从2022年开始,红光镇将全域发展翡翠米产业,全面推广种植丰优香占、川优6203优质品种,进一步实现土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产业转型。广泛吸纳工商资本进农村,加大杨梅、葡萄、脆蜜李技术指导,推动特色产业由粗放型栽种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加快推进玉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启动柏山、黑池水果深加工项目,鼓励支持特色农家小院建设,全力打造集赏花、品果、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生态休闲产业链,走农文旅融合的生态发展之路。

(二)强化投资拉动,筑牢底部基础,夯实乡村建设新动能

坚持把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作为推进红光全面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硬化村社道路,完成撤并村、联村路的拓宽升级建设,着力弥补道路交通建设短板,规划实施村道路5.7公里,社道路33公里,产业路17公里;大兴水利建设,全面整治病险塘库25座,配套建设饮水灌溉工程10公里,精准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问题,进一步提升饮用水质,提高农作物产能;推动危房改造等农房提升工程,严格新(改)建住房审批,统一规划布局,强化质量监管,确保农户有居所、乡村有风貌;推进智慧乡村工程,协调解决5G移动网络信号、光纤宽带全覆盖,进一步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强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划定与保护。通过三级网格实行包村包组负责,按照定时、定点、定人,把具体责任细化到田间地头,对秸秆焚烧、乱占耕地等现象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监管。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巩固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加强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监管,全力打造天蓝水清、和谐宜居的美丽红光。

(三)坚持以人为本,做实民生民计,提升民生福祉新高度

大力繁荣社会事业,不断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疫情防控常抓不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持续完善应急防控体系,全面完成镇卫生院预检分诊、能力提升、防控物资储备等项目,强化值班值守、信息报送、会商研判、督导检查制度,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坚持党建引领,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持续推进城乡基层治理“5+1”工作模式,强化农村基层治理和社区治理同步推进,不断探索治理新模式,汇聚治理更大合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化思政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化、学前教育普惠化,提档升级教育基础设施。切实做好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加强对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关心和扶持。加强各类安全隐患排查,定期报送排查及整改情况,倒逼责任落实;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强化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切实抓好社会救助、城乡低保规范管理,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即助。加大新农保、新农合、农房保险、农业保险、小额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性保险宣传力度,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制度,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四)勇于改革创新,引领社会大局,持续增添发展新活力

聚焦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推进新型集体经济改革,坚持走清理、登记、颁证、盘活的路子,进一步完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推动柏山试行的“三个三”盘活集体资产方式和“四股五分”的收益分配机制在全镇落实落地,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探索财政支农、金融助农的有效实现方式,颁发农业设施登记证100宗以上,实现抵押担保融资500万元。持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适度规模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家,产值5亿元以上。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比拼年”行动,加强和规范“事前和事中”监管,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努力推行“集成服务”,构建便民高效政务服务平台;提升“12345”热线服务功能,积极推广“红色轻骑队”等便民服务机制,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五)坚持依法行政,提升素质本领,勇于担当奋进新作为

用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严格要求干部队伍,用依法行政换来政府公信力大提升。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规矩,始终对党忠诚。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中央大政方针,坚决执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镇党委决策部署,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法治政府重规范。制定“八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完善政务公开监督机制,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形成依法履职尽责、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察、审计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机制,确保决策更科学。强化作风勇担当。敢于攻坚克难,敢于动真碰硬,主动作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精准推动各项工作,在各行业领域当先锋、走前列、做表率、作贡献。廉洁自律守底线。持之以恒兴“三风”、纠“四风”、树新风,严格执行廉洁从政规定,强化正向激励,完善容错机制,努力塑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良好环境。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营造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社会风气。

各位代表!回顾“十三五”,成就辉煌;展望“十四五”,美好可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镇干群团结一心、砥砺向前、开拓奋进下,“花果红光·鱼米之乡”目标一定能够完成,“十四五”规划蓝图一定能变为现实,红光人民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名词解释:

(1)“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一干”是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成都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多支”则是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竞相发展,形成四川区域发展多个支点支撑的局面。“五区协同”则是强化统筹,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推动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推动“三州”与内地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内各市之间协同发展。

(2)“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

(3)“三市两地一枢纽”:“三市”即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两地”即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和产业协作配套基地,“一枢纽”即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

(4)“四个不摘”“三个不脱”: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

(5)巩固脱贫成果“十大行动”:住房保障、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基础建设、政策保障、社会扶贫、生态扶贫、环境治理、励志扶贫、防止返贫。

(6)“四早”“四集中”: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7)“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