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门乡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

2023-09-13 11:47 来源: 神门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突出年度重点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动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特制定2023年工作要点。

一、夯实发展根基,让脱贫成果更加巩固。

(一)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紧盯“对象精准识别、分类精准帮扶、风险稳定消除”三大环节,构建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依托驻村帮扶干部、村干部等力量,常态开展“盯村入户”,扎实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全覆盖集中排查,精准识别认定监测对象,做到应纳尽纳。逗硬执行监测对象叠加常态帮扶制度,一户一策制定帮扶措施,建立帮扶台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应帮尽帮。严格风险消除标准,规范程序,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二)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健全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做好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全员参保工作,加强建制村卫生资源整合,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医保资助、大病保险、家庭医生签约等政策,不断提升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对因灾等特殊原因造成唯一住房不安全的,通过农村危房改造等多种方式保障基本住房安全。持续巩固已建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成果,不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枯水季节饮水安全保障和管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各村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适时开展排查,特别是遭遇自然灾害、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跟进,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动态清零。

(三)推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紧盯“两个高于”(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把产业和就业作为主攻方向,构建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体系。围绕南江黄羊“倍增计划”、肉牛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实施“户均十万元收入”计划,每村每年新培育家庭纯收入达十万元以上户至少5户。充分发挥财政资金、金融支持、小额信贷等政策作用,及时足额兑现各类惠农惠民资金补贴,支持脱贫户、监测户发展庭院经济、创办小规模经营实体,实现持续增收。扎实做好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全面落实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就业帮扶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延续跨省务工交通补贴、就业基地奖补等措施,科学配置公益性岗位、扎实开展就业帮扶,提升就业质量,确保每个有劳动力的脱贫户、监测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二、坚持统筹兼顾,让衔接更加有力

(四)加强衔接资金项目管理。实施资金、项目质效双提升行动,进一步规范乡村振兴衔接项目库建设,充分做好项目储备,择优实施衔接资金项目。强化资金使用全过程跟踪监管,切实规范项目规划、开工建设、竣工验收和资金拨付等各个环节,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做好扶贫项目资产日常管护,坚持建管并重,落实产权归属明晰、管护主体明确、收益分配科学、运行管理规范的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制度,持续发挥带农益农重要作用。

(五)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探索西清社区安置点、沙坝社区安置点规范化建设,全面梳理聚居点在水、电、气、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废污处理、红白理事会、居民活动中心、便民服务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上存在的短板弱项,建立台账,分类分批清零。吸纳和实现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搬迁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健全一套管理制度。探索聚居点群众的自治办法,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管护长效机制,推动聚居点由“稳得住”向“逐步能致富”提升。强化聚居点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引导搬迁群众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加强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推行“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社区治理模式,实行网格化管理,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持续推动搬迁群众全面融入,努力建成巩固攻坚脱贫成果的“新地标”。

(六)加大重点帮扶村扶持力度。科学制定重点帮扶村(草坝村)实施方案,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梯次推进,加快补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短板。落实财政、金融、土地等帮扶政策,加大对重点帮扶村项目、资金倾斜力度。

(七)高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聚力“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促进行动。建立乡村建设项目库,把农村道路、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和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优先纳入项目库建设。总结推广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项目的有效做法,引导农民参与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等,不断提升村容村貌。

(八)提高乡村治理实效。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行动,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完善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大力实施乡村文明新风培育行动,深入开展感恩奋进主题教育,提升群众精神风貌。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积极性。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引导作用,有效发挥村规民约、乡村道德银行、红白理事会作用,开展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三、聚焦要素保障,让工作质效更加显著

(九)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把乡村人才培育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对乡村振兴干部的培训力度,践行为民、务实、清廉作风,提高乡村振兴工作本领。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努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落实各类人才保障政策,确保乡村人才留得住、能带头致富。扎实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持续纠四风、树新风,塑造真抓实干好形象。

(十)常态开展督查检查。乡纪委围绕年度重点任务,不定期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督查检查。坚持问题导向,查找问题不足,分析问题原因;坚持落细落小,找准短板弱项,提出务实管用的解决办法;坚持需求导向,深入了解脱贫群众所需所盼,综合评估脱攻坚成果巩固政策落实情况,确保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十一)切实加大宣传引导。全面总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特色亮点,深入挖掘工作经验和先进典型,主动加强各类宣传,讲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神门故事”,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