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9-03-10 16:00


 


2009年3月8日

在南江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南江县人民政府代理县长 刘 凯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组织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落实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的发展战略,战胜了严重冰冻雪灾,抗击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经受了“9·13”特大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全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41.17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年计划1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21亿元,同比增长39.5%,占年计划1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13亿元,同比增长15.3%,占年计划100.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8144万元,同比增长21.4%,占年计划10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045元,同比增长15.2%,占年计划104.7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93元,比上年增长459元,占年计划106.9%;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4.5%和3.88‰以内。

  过去的一年,我们万众一心抗灾自救,恢复重建有力推进

  一是抗灾救灾及时有效。“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县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全面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县政府领导和机关干部第一时间深入受灾一线,核实灾情,安抚群众,维护稳定,预防次生灾害。积极支援北川、青川等极重灾区抗震救灾,受到上级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

  二是受灾群众妥善安置。积极发动社会捐助,及时安排救灾应急资金1450万元,妥善解决了12286户、43000人的临时住房。落实受灾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13100户、22097人,兑现过渡安置补助资金1043万元、临时生活救助资金2188万元、后续生活救助资金630万元,群众生产生活迅速恢复正常。

  三是项目争取成效显著。县委、县政府坚持一手抓抗灾自救,一手抓灾情汇报。南江被国务院确定为“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县,赢得了恢复重建、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全县287个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规划,项目总投资113亿元。争取到位灾后恢复重建财政补助资金12.59亿元;实验小学等恢复重建项目列入澳门援建计划,援建资金将达1.3亿元;公路、市政建设等20个项目列入国外优惠贷款规划,贷款额度将达5891万美元;争取红十字会援建项目10个,到位资金872.2万元。招商引资富有成效,全年履约项目13个,到位资金3.01亿元,同比增长30.3%。

  四是恢复重建迅速启动。成立了灾后恢复重建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安排专项经费,编制“1+8”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及时启动城乡住房恢复重建,全县4865户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全面有序推进,兑现补助资金9592万元,农房维修加固和城镇住房重建加紧实施。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工商、旅游等企业恢复重建进展顺利。以灾后恢复重建为重点,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实施,全县开工建设项目146个,竣工投产项目70个,当年完成投资18.6亿元

  过去的一年,我们致力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得到有效改善

  一是基础建设快速推进。全面完成广巴高速、巴乐铁路征地拆迁安置。S101线过境县城改线工程及时开工。新建通乡水泥路62.4公里、村道通畅公路74.2公里、通达公路185.8公里,乡镇客运站8个,农村公路建设经验得到省、市肯定。动工兴建各类水利工程3353处,整治病险水库14座,有效解决了2.8万人饮水困难。整理开发和复垦土地1.5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2.2万亩。开工建设通江——南江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成农网改造6923户,建成农村沼气池5042口。新增移动电话20250部、固定电话用户7000户。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县城沙溪坝廊桥主体工程和红四门平桥装饰工程全面完成;朝阳新区建设有序推进,“四馆”开工建设,法检两院审判楼、技侦楼建设进展顺利。实施“引绿入城”工程,县城绿化率达40%。下两、长赤、乐坝等小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到22.5%。大力实施城乡环境治理工程,城乡环境卫生切实改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成下两、沙河、乐坝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站,县城污水处理厂完成投资1500万元。竹坝铁矿、油脂公司等重点排污企业整治达标。治理水土流失20平方公里。巩固退耕还林35万亩,建设公益林6.8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2.6%,绿化率比上年提高5%。

  二是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南江矿业集团跻身全省工业企业100强,煤电公司、铁山矿业公司等重点企业稳步发展。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进展顺利,矿业集团、煤电公司等5个工业企业技改扩能项目全面完成,坪河非金属建材基地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铁精矿、煤炭、水泥产量稳步增长,分别达到82.78万吨、105万吨、36万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68亿元,比上年增长29%。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南江黄羊、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90.6万只、163.6万头,同比分别增长3.9%、4.6%;金银花、核桃、茶叶产量达410万公斤、540万公斤、72万公斤,同比分别增长13.6%、3.8%、10.7%;南江县被授予“中国富硒茶之乡”。粮食总产量达36.15万吨,增产1.45万吨。农业总产值实现31.13亿元,同比增长4.2%。转移输出劳动力20.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11.7%。旅游经济活力增强。完成铁炉坝——大坝旅游生态公路改造一期工程,新建香炉山——龙形山坝观光步游道,光雾山游人接待中心、桃园车站建成投入使用。“汶川地震百年不遇、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巴中旅游市场启动仪式在光雾山举行,第六届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成功举办,光雾山旅游名气不断提升。全年接待游客7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0%。

  三是民生得到不断改善。公共服务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兑现“两免一补”和困难家庭学生救助资金4805.2万元;全县高考本科上线1053人,同比增长4.9%;小河职中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验收,普教、职教、成教协调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3%,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体系逐步完善。人口和计生工作不断加强,计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南江县被授予“中国楹联文化县”。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48.5%。社会保障覆盖面日益扩大。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达97015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490人。全县0.96万户、1.98万人享受城镇低保,1.73万户、5.14万人纳入农村低保。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巩固和完善惠民政策补助“一折(卡)通”制度,全年兑现粮食直补658.71万元、农资综合直补4208.7万元、良种补贴750万元、退耕还林补助3392万元;兑现政策性电价补贴2330万元,城乡居民用电全面实现同价。扶贫重点村建设加快,解决了2500名绝对贫困人口温饱,14800名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在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县人民政府承诺为民办好十件实事,县政府高度重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除商住房产权证办理因时间跨度长、积累矛盾多尚需继续办理外,其余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群众得到实惠增多。

  过去的一年,我们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和谐稳定基础夯实

  一是依法治县进程加快。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行政决策机制更为完善,行政执法不断规范,执法监督切实加强。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公开形式日趋规范。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推进“一站式”审批改革,全县38个部门278项审批事项全部进入政务服务大厅窗口统一受理。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全民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大力实施法律援助,社会公平正义有效维护。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切实办理“两代表一委员”议案、提案和建议批评意见。

  二是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健全政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系,落实应急管理“一岗双责”。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制定完善高危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29项。科学应对“5·12”汶川特大地震,快速开展“9·13”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善后处理,妥善处置婴幼儿问题奶粉事件,一般疫情、疫病得到控制,政府应急处置和社会公共管理能力切实加强。

  三是安全稳定切实加强。加强安全生产,逗硬落实辖区负责制、一岗双责制,扎实开展“隐患治理年”“百安”专项行动,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着力推进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公共安全不断强化。深入开展“书记、县长大接访”和“重信重访专项治理”活动,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发展合力不断彰显。监察、审计、工商、质检、药监、物价、统计等执纪执法部门充分发挥监督、服务职能,切实维护了经济社会发展秩序。财政、税务等部门着力依法聚财、科学理财、合理用财,为发展、改革、稳定提供了必要的财力保障。人才开发和编制工作力度加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体制支撑。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切实加强,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公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联、民族宗教、对台侨务、档案、保密、地方志、邮政、气象、新闻出版、电子政务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一年来,南江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特别是中共南江县委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是对南江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抗震救灾工作的充分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倾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70万人民万众一心、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和关心支持南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通过你们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驻南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各级干部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客观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条件仍然滞后,要素制约比较明显;实体经济发展不足,产业支撑带动力不强;群众收入不高,脱贫攻坚任务繁重;改革和发展积累矛盾较多,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政府自身建设还有待加强。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增添措施,努力改进,加快发展,不辱使命。

2009年工作安排

  2009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是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将抓住、用好发展机遇,全面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200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省委“两个加快”、市委“两个强力推进”的工作要求和县第十一届四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以灾后恢复重建为重点,以项目推进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取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效能建设为保障,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全县GDP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6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005元;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3.9‰、4.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2009年,县人民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六有”目标,按照“加快和提前”的要求,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力争年内完成重建任务的75%。

  1.高起点编制建设规划。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着力抓好新一轮城乡建设规划编制,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尽快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崔家沟等重点小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逐步完成城乡规划体系、重点乡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确保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特色鲜明、长效利用。

  2.高效率推进项目实施。畅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逗硬落实恢复重建建材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强化建材、劳动力等要素保障,严格执行重点项目县级领导挂联制,全力加快恢复重建项目实施。交通建设:重点抓好290公里震损道路、69座乡村桥涵、9个农村客运站恢复重建。围绕“一环四纵六横”交通网络,加速推进S101线过境县城改线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野(羊溪)正(直)路、下(两)关(路)路、南(江)关(门)路等县内干线公路;完成通乡油路(水泥路)116公里、通畅村道路60公里、通达村道路190公里和省市下达的农村客运站点、渡改桥建设任务。水利建设:重点加快红鱼洞水库前期工作进度,抓好玉堂水库、杨家沟水库等1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灌溉渠系配套建设,抓好84处小微型水利设施恢复重建,加固3处4级堤防,加快防洪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年内兴建各类水利工程3260处,新增蓄水13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3000亩,解决3.4万人饮水困难。城镇建设:围绕构建“山水生态旅游休闲城市”目标,完成沙溪坝廊桥建设,全面开工简家坝廊桥、梓桐宫大桥等6座城镇桥梁和县城堤防恢复重建,加快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重建10个建制镇供水设施。加紧实施以“三古”商业街、“四馆”、人武部营房、检察院技侦楼建设为重点的朝阳新区二期工程,加快推进大堂坝小区、大礼堂片区改造。加快长赤、正直、乐坝、沙河、光雾山镇等重点小集镇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能源建设:重点抓好18座农村水电站、1000公里10KV以下输电线路恢复重建,加快通江至南江、上两至大坝等骨干输变电线路建设,启动南江110千伏电站扩建工程,加快实施农网后续改造、西部农网完善和“户户通电”工程。启动县城加气站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新建沼气池6560口。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完成21所普通小学、6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4所初级中学和县示范幼儿园灾后重建,完成实验小学一期工程建设,启动南江镇二小、公山高级中学等14所学校灾后恢复重建,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7万平方米;完成37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和县妇幼保健院主体工程,开工230个村卫生室和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建成标准化村卫生站25个;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完成45个乡镇政府、45个乡镇司法所、30个基层派出所等办公及业务用房建设。认真实施广播电视、通讯恢复重建。产业建设:重点抓好四川米仓林业集团和四川翡翠粮油集团恢复重建,抓好南江矿业集团、铁山冶金矿业公司等10个工业企业生产厂房、设备及生产能力恢复重建,确保震灾受损企业生产能力达到和超过震前水平。实施震损旅游服务设施、景区及道路恢复重建,恢复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加快商贸流通市场建设。防灾减灾建设:重点实施好15个地质灾害点治理。抓好县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避难场所建设,构建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3.高要求落实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纪检监察部门牵头、执法监督部门各司其职、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共同参与的监督体制。逗硬落实“两专一直接”举措,进一步完善恢复重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持关口前移,注重事前把关,严格执行恢复重建项目招投标、政府集中采购、财政投资评审和审计监察制度,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加大执纪执法力度,强化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建设进度监管。

  (二)以产业培育为重点,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增长。

  1.稳步发展以壮大规模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加快南江黄羊、生猪、金银花、核桃、富硒茶、食用菌、优质粮油等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进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壮大产业基地规模,年内新改造特色产业基地2.5万亩,新植茶叶1万亩、金银花1万亩、核桃1.5万亩,新增黄羊、生猪饲养量2万只、5万头。完成土地整理1.5万亩,新增耕地1600亩,改造中低产田地3万亩,新建高标准粮田8000亩。狠抓以旱作农业为重点的粮食生产,实现粮食总产量36.3万吨。坚持就地转移与对外输出相结合,大力实施劳务“回引工程”,加强农民工就业培训,全年培训农民工2万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9.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0.3亿元。加快推进字库、黄金、西坝等农村土地改革试点,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进一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机制,新发展农民专合组织25个。启动建设新农村示范村2个、扶贫重点村15个。

  2.突出发展以园区建设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发挥资源优势,完善配套设施,加快建设乐坝、东榆中小企业园区、坪河非金属建材工业园。积极扶持核心竞争力强、主业优势明显的骨干企业,带动发展“专、新、特、精”中小企业集群,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户。积极培育工业新的增长点,加快建设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力争3月底点火试车;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力争在建工业项目建成投产4个。认真落实止滑提速措施,积极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加快工业发展速度,提高工业发展质量。

  3.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加快光雾山景区景点及重点基础设施详规编制,加紧创建光雾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桃园景区、大坝景区等精品景点,打造旅游新亮点。完成铁炉坝——大坝——闪塘湾旅游公路硬化,加快实施玉泉——大坝旅游公路改造,完善三道关——燕子岩——樱桃河谷——两河口、香炉山——龙形山坝步游道和陈家山山门建设,加快牟阳宾馆二期工程建设。办好第七届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不断扩大南江旅游知名度,带动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游客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亿元。积极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商贸流通,着力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粮食市场,继续抓好“菜篮子”工程,落实“家电下乡”优惠政策,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农资农家店覆盖面;加快建设农村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切实解决群众买难卖难问题。

  (三)以民生改善为导向,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抓好民生工程实施,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1.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完善惠民政策补助“一折(卡)通”制度,及时将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等国家政策补助资金足额兑现到户;扎实抓好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扩大补贴政策受益面。严格兑现“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完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制度,落实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扶助政策;大力实施“降消项目”,落实孕产妇住院分娩补贴。纵深推进新时期扶贫开发进程,解决8300名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提高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受灾困难群众纳入后续低保范围;进一步规范商业保险,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重点抓好“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和失地无业农民等特困群体再就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加强救灾救济工作,确保残疾人、受灾户等弱势群体实现“五有”;全面落实农村“五保户”供养政策,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

  3.改善城乡居住条件。加快城乡住房维修加固和城镇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进度,确保6月底前完成城乡住房维修加固、年底前完成城镇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加快推进城镇安居房和廉租房建设,年内新建廉租房200套。大力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移民搬迁和农村困难群众安居工程,着力解决230户农村特困无房户安居问题,逐步解决城乡困难居民住房困难。

  (四)以协调发展为要求,全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安定和谐环境,不断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1.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学校改危和灾后重建步伐,优化校点布局,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化超”、贫困生救助、农民工子女入学和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狠抓高中教育上档升位,力争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突破1150人;大力实施职教攻坚,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注重科技创新,深入开展科普活动,进一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严格卫生执法监督,提升妇幼健康水平,健全公共卫生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政策,提高县内就诊报帐比例10个百分点以上,实行大病补充商业保险,不断扩大医疗服务受益面;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积极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加强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积极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开发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丰富、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统筹推进审计、工商、质检、药监、物价、统计、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联、民族宗教、对台侨务、档案、保密、地方志、邮政、气象、新闻出版、电子政务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2.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抓好生态工程建设,完成人工造林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平方公里。加强生态县建设步伐,积极创建省级“双模县”。严格实行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认真抓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完成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1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1家。加强河道采砂监管,全面关闭经营到期采砂企业;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坚决关闭污染源,确保饮用水安全。积极推进南江河流域污染防治,完成高桥、杨坝、元潭(二期工程)等集镇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积极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努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3.全力维护安全稳定。逗硬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道路、水上交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消防、公共聚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安全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法治宣传,开展普法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做好反邪防邪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努力争创全国平安县。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加快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提高应急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按照“事要解决、案要了结、息诉息访”要求,扎实做好信访稳定和群众工作。加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工作,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进一步健全“四个一”群众工作机制和“六个一”便民服务代理机制,着力构建方便群众诉求、方便群众办事的工作机制。

  (五)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强化加快发展保障

  积极深化改革开放,扩大交流合作,创新体制机制,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南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1.强化人才保障。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努力营造广纳群贤、人尽其才的人才环境。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业务培训为载体,以岗位练兵为途径,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对急需紧缺人才和特殊人才,实行优惠政策,吸引来南创业。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着力培育一批懂经营、懂技术、会管理、能创业的农村人才队伍。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人才交流合作,大力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创新人才,努力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2.强化投入保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扶贫开发等政策机遇,抓好重大项目储备、争取力度,对已纳入国、省规划盘子和港澳援建、国外优惠贷款投资项目,坚持扭住不放、跟踪落实,确保全面到位。积极争取省交通厅、四川音乐学院等对口帮扶部门对我县的大力支持。努力培植新的财源,不断优化支出结构,为恢复重建、民生工程、社会稳定提供财力保障。健全投融资担保体系,加强银企合作,引导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吸引民间资本投向政府鼓励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

  2.强化体制保障。加快农村综合改革进程,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加快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乡财县管”和“村财乡代管”机制,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实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搞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友好区县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建设率。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改进工作作风,行政效能建设有力推进,依法行政建设切实加强。但我们深知,政府自身建设离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县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灾后恢复重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艰巨的任务,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刻不容缓。我们将严格按照“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和“八个更加注重”的要求,不放松、不懈怠,不断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做到“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切实担当起团结带领群众攻坚克难、重建家园、加快发展的重任。

  加强法治建设。制定政府重大决策实施办法,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体系,努力做到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完善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行政执法制度、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逗硬落实政府常务会、全体会及重要专题会议开放制度,加快建设电子政务外网,加强政府信息发布,促进政务工作全面公开、规范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定期向人大汇报、向政协通报灾后恢复重建、经济社会发展等重点工作,认真落实人大决定决议和政协建议,扎实办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和批评建议。

  深化效能建设。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继续开展诚信创建活动,切实提高办事质量和工作效率,着力打造效能政府、诚信政府。加强政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深化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推进“一站式”服务,规范审批程序,畅通恢复重建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督查督办,逗硬落实“三问”,大力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推进。

  强化作风建设。坚持少发文、发短文、发高质量的文,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坚持掌握实情、敢说实话、多做实事、追求实效,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形式主义。深入开展向王瑛同志学习活动,坚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多办关乎百姓利益的事,多干基层群众期盼的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坚持在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检验干部知识折旧率,形成崇尚学习、苦干实干的良好风尚。

  强化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政府系统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腐败行为。不干预、插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不挤占、挪用各类专项资金。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逗硬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四压三停”的规定,压缩行政支出,降低行政成本,树立节约型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2009年是我县灾后恢复重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让我们大力发扬拼抢机遇、爬坡上行、埋头苦干、不胜不休的精神,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南江人,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南江而努力奋斗!

 

 

 


   

  

1.“两个加快”:省委提出的“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发展战略。

  2.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市委提出的大力实施“构建大交通、培育大产业、争取大政策、促进大和谐”四大战略,推进“交通建设、培育产业、发展县域经济、改善民生、改善发展环境”五个突破。

  3.“两个强力推进”:市委提出的“强力推进项目工作,强力推进‘五个突破’”。

  4.“三问”: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问到底。

  5.“两专一直接”举措:恢复重建资金使用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直接支付”。

  6.“四馆”:巴山游击队纪念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

  7.“两清”:清理建设领域报建费,清理处理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证办理遗留问题。

  8.“两免一补”: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教科书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

  9.“六有”:指国务院提出的灾后恢复重建总体目标,即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

  10.“四压三停”:省政府提出的关于厉行节约、大力压缩行政成本性支出的主要措施,即压缩日常公用经费,压缩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经费,会议、培训、招待三项经费支出实现零增长,压缩机关能源消耗支出;除灾后恢复重建和必要的维修加固外,暂停党政机关办公楼购建立项审批,除灾后恢复重建和必要的执法办案用车外,停止增加行政用车编制,除直接服务于灾后恢复重建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外,暂停信息化建设项目审批或增加经费预算。

  11.“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纳入目录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政策。

  12.“百安”活动:百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

  13.“一环四纵六横”:一环:指以县城为中心建设一条高等级环线公路;四纵:指下(两)关(田)路、恩(巴中恩阳)野(羊溪)路、乡道南(江)新(民)陈(家山)路、省道S101线;六横:指县道马(跃溪)平(通江平溪)路、县道南(江)苍(广元苍溪)路、县道槐(树)潮(水)路、县道沙(河)涪(通江涪阳)路、县道南(江)涪(通江涪阳)路、乡道下(两)黑(潭)路。

  14.“三古”商业街:以古街、古物、古俗为特色的商业街。

  15.“四微”机械:微型提灌机械、微型耕作机械、微型加工机械、微型脱粒机械。

  16.“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国家决定从2005年起在全国选择部分县市开展试点,在试点区域内培育25万家左右“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17.“化超”:化解学校超额大班。

  18.“降消”项目: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19.“五有”: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20.“三同时”:项目主体工程和环保治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1.“双模县”:环保模范县城、卫生模范县城

  22.“四个一”群众工作机制:服务惠民只进一道门,群众办事只到一扇窗,群众诉求只找一个人,群众解难只需一张卡。

  23.“六个一”代理服务制度:在县、乡镇(社区)、村三级设立农村便民服务代理机构(一个场所、一块牌子、一套制度、一张联系卡、一张宣传单、一个记录簿),各级服务代理机构在规定时间内为群众无偿提供全程帮助办理的制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