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月落地10个百亿级项目 成都高新区产业功能区集聚新势能——
不要等风来 要做造风者

发布日期:2020-10-16 09:31信息来源:四川日报 浏览量: 字号:

成都高新区是什么?

有人说,是一个科技园区。更多人说,不只是园区,那里不仅有奋斗拼搏的场景,还有美好生活的图景。当我们谈论成都高新区时,是在谈论高新区营城理念从园区到功能区的进化论,是在谈论高新区和无数创业者奋斗者共生共长的进化逻辑。

今年7月到9月,为期3个月的成都项目招引攻坚行动,成都高新区成绩斐然:51个攻坚项目签约落地,其中包括5个百亿级项目,总投资1115亿元。

“今年,我们引进10个百亿级项目,创成都高新区建区32年以来项目招引最好成绩。”成都高新区国际合作和投资服务局有关负责人说。

这是30多年发展势能的累积,也是以产业功能区为抓手招商引资,人才、产业、城市、机遇共同作用的结果。

更为难得的是,这不是站在时代风口等风来的被动作为,而是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低迷等因素影响的逆风飞扬,是危中寻机、机中求变,制造新风口的主动谋划。

1

识势 机遇意识创造的时代风口

●思路源于重重困局下的冷静思考。机会来自对国际国内形势的认真研判,来自长期积累的产业基础,来自宜创宜业宜居的发展环境。

●成果很快显现。华为成都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京东方智慧系统创新中心、字节跳动创新业务中心、滴滴西部创新中心等一大批创新性项目纷至沓来。国内六大互联网头部企业落户五家。

8月26日,奕斯伟公司高端板级封装系统集成电路项目落地成都高新区。这将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助力国产芯片技术研发和进口产品替代。项目的落地并非偶然。这种自主可控、国产替代产业方向的项目正是成都高新区的招引重点,背后思路是:通过招引一批具有战略性、支撑性的创新型项目,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思路源于重重困局下的冷静思考。“疫情期间,我们闭门分析,写了15份产业报告,得出结论:对高新区来说,发展形势危中有机、机大于危。”成都高新区国际合作投服局副局长罗先华说。

机会来自对国际国内形势的认真研判。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加大对自主创新尤其是国产替代类项目的支持力度,这对高新区和相关企业来说是重大机遇。

机会来自长期积累的产业基础。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作为支柱产业,在疫情中是扩张型产业,有些细分领域隐形头部企业在疫情前未被关注。

机会来自宜创宜业宜居的发展环境。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多重机遇叠加,作为西部重要增长极,成都的人才、成本、宜居优势等对企业极具吸引力。

敏锐捕捉,应时而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等领域,成都高新区建立包括1354家目标企业的动态管理库,梳理出500家核心目标企业名单,精准、优先对接。

成果很快显现。华为成都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京东方智慧系统创新中心、字节跳动创新业务中心、滴滴西部创新中心等一大批创新性项目纷至沓来。国内六大互联网头部企业落户五家。

6月25日,百度智能驾驶项目落户成都高新区新经济活力区。“我们与百度几度沟通,最终打动它的是成都5G、车联网的产业基础。”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说,“智能驾驶产业是成都想做但还没有做起来的产业,该项目将为成都再辟一条黄金赛道,再添一个未来产业。”

2

聚集 人城境业共生的逻辑内核

●功能区内就完成短半径的生产配套,甚至在产业聚集度高的区域,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这是高新区产业功能区的“物理聚集”。

●“逻辑聚集”的含义则更为深远:产业和城市共生共长,利用高新区多年发展势能为产业赋能,共用技术平台,共享生活服务,共享城市机会。

产业功能区是现代产业空间组织方式的创新,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一个特色产业先进要素的聚集区。在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看来,这种“聚集”包含“物理聚集”和“逻辑聚集”两个层面。

8月25日,互联网巨头字节跳动入驻高新南区,这里是新经济活力区,腾讯、阿里等在此扎根多年。“成熟的人才圈、产业圈、生态圈,是头部企业扎堆的重要原因。”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高新西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主要承载地。

“相关领域人才聚集度高,产业链上下游日益完善,加上良好的营商环境,这是我们深耕成都12年,多次追加投资的原因。”京东方集团副总裁秦向东说。

功能区内就能完成短半径的生产配套,甚至在产业聚集度高的区域,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这是高新区产业功能区的“物理聚集”。

“逻辑聚集”的含义则更为深远:产业和城市共生共长,利用高新区多年发展势能为产业赋能,共用技术平台,共享生活服务,共享城市机会。

西南首个国家级“芯火”双创基地,专为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IC设计、测试等服务。“正是有了‘芯火’基地的帮助,像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才有机会与国际一流晶圆代工厂合作。”成都维客昕微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华说。

10月8日,高新区“老企业”三峡集团投资100亿元,将其四川能源投资总部项目落地高新区未来科技城。将最新的业务板块放到年轻的产业功能区,源于对高新区的认同和对该产业功能区未来潜力的看重。

入驻10余年的腾讯也在加大投资,今年8月,腾讯新文创总部项目落户天府长岛文创中心。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这为腾讯深度参与成都智慧城市建设打开广阔空间。

在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看来,产业功能区立足区域自身优势和特色,将产业发展集中到某一类产业,聚焦产业发展方向,从而使产业功能区的产业发展站在了全球产业发展的前沿。

3

进化 以人为本引领的转型之路

●今年以来,国外高层次人才回流趋势更加明显,与往年同期相比,回流人员带回的项目增幅超40%。加上国内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带来的项目,增幅近60%。

●“人才带来技术,技术带动产业,这些‘小而美’的企业往往更加自主可控,能生根,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和强大的带动力。”

产业功能区以提高功能复合率和宜业宜居度为导向,引领着城市发展方式和经济组织方式转变。

在成都,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工业集中区1.0版本到高新区2.0版本,再到产业功能区3.0版本的进化历程。在这一历程中,“人”的地位愈加突出,成为最核心的要素。

“人和项目是分不开的。”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直言,以前项目招引时,政府更加看重企业规模,喜欢招引“大而全”的成熟企业,但现在却更关注“人”,“人才带来技术,技术带动产业,这些‘小而美’的企业往往更加自主可控,能生根,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和强大的带动力。”如今,高新区更加注重依托高品质科创空间和国家实验室提升人才吸引力。

今年4月,位于成都高新区的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西南地区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2012年,当李进刚刚创立这家公司时,和他一起的只有两三个人,“是高新区的支持、宜居的生活环境和天府生命科技园的打造,让我选择这里。”

今年以来,国外高层次人才回流趋势更加明显,与往年同期相比,回流人员带回的项目增幅超40%。加上国内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带来的项目,增幅近60%。“这些高层次人才的研究方向和项目方向也与高新区的发展规划相一致,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罗先华说。

城市与创业者共生共长。投资50亿元的滴滴西部创新中心用脚投票表达了对成都高新区的认同。在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看来,成都区位、市场、人才等方面优势显著,特别是创新的氛围,是适合滴滴发展的产业生态。

“创新需要城市有足够的开放性和包容度,愿意与企业共成长。”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成都对电商直播、共享单车、网约车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给了企业极大的信心,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成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 李秋怡 程文雯 王国平 董世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